南京国府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一口气把可以出卖的国家权益卖得一干二净了,现在牌桌上已经没有任何多余的筹码,大师除了仗着脸皮厚软磨硬泡外,再没有别的好的办法。
眼瞅着就要不得不遵照美国人的意思把这批重装备交到白崇禧的手中了,关键时刻,国防次长刘斐给大师出了一个妙招——成立直属于国防部的战车旅和空军部队划拨给长沙剿总临时指挥,战后再抽调回南京。
和大师不一样,我方最担心的反倒就是南京会把这批重武器划给徐州剿总指挥,要知道华野手头可以拿来对付谢尔曼这样的中型坦克的火力几乎约等于零,空军更是连编制都没成立。
虽说单件武器并不足以决定最后的胜败,但让中野来解决这批重武器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按照中央的指示,刘斐单独找到大师给出了这个贴心的建议,并且还就连战车旅的旅长人选都给出了一个令大师无比满意的人选——二公子蒋纬国。
蒋纬国是在抗战爆发前中德合作期间去到慕尼黑军官学校留学的,毕业后留在德军中服役实习,还参加过闪击波兰的战役,深受德军装甲战术的影响。
得到消息的赵骥忍不住的笑了,不无恶趣味地跟傅秋涛打趣道:“我听说蒋纬国很是崇拜德国军队,他在小胡子手底下听差的时候好像三号坦克还没服役吧,这下正好,就让他好好亲身感受一下德械震撼吧”。
三号J型坦克和谢尔曼碰面算得上是棋逢对手,如果再加上步兵的Flak36型88毫米炮和RPzB“坦克杀手”火箭筒的话,赵骥并不太担心地面战斗的问题。
在赵骥的过问下,特纵的伴随步兵开始优先装备RPzB“坦克杀手”,各步兵部队也开始利用手头的88炮加强反坦克战术训练。
赵骥真正担心的是空战,在他看来,P51野马战斗机堪称二战最优秀的空中霸主,Bf109面对野马倒不是说没有一战之力,但是必须要慎重对待才能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就在赵骥思索空战取胜之策时,武汉大学航空系忽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钱老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的首款喷气式战斗机“歼甲”。
在系统提供的风洞设备和从MeP1101型到Me262型全套技术资料的帮助下,歼甲的研制过程非常顺利,虽然外形上还是能依稀看出不少Me262的遗传影子,但整体上改动还是相当多的,说是原创的新机型也不为过,只不过多少受到些德国空军的思路影响罢了。
钱老把歼甲的发动机布局由德国人的翼下吊舱改成了翼根肋部位置,在大幅减少空气阻力的同时还优化了气流,并且顺带解决了对机翼结构的负面影响。
歼甲的后掠翼角度也大幅增加,从Me262的18.5度后掠角增大到35.5度,机翼也采用了薄型结构,通过延迟激波产生来优化飞机的机动性能,极限航速也达到了0.9马赫。
钱老还创新性地给歼甲的机翼加装了翼刀和前缘襟翼,尾翼也改成了融合式V型构型,成功解决了翼尖失速问题,还改善了飞机在低速状态下的操控性。
在钱老和其他各专业的齐心努力下,歼甲的身上完全看不到Me262原有的痼疾,总体性能足以匹敌同时代的F86和米格15。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